tiwwcb 发表于 2014-7-26 20:26

发个设定

在贴吧发了一份,因为想刷积分快点进资源区所以也来这边发一份


以前码的,偏科幻,当初打算弄成高大上的硬科幻但很显然失败了不过有几个地方自己还是挺满意的。在电脑里放了很久,正文部分一直偷懒没怎么写,感觉再放下去就要发霉了所以还是发出来吧,有用得上的尽管拿,有看起来比较逗逼的地方也帮忙指点一下

主体部分跟绯弹和9S比较类似,注重个人能力但也强调现实性,不是毁天灭地的那种,自认跟现有科学理论未发生冲突。背景比较普通,就是一些科学家在在二战后各国政府组织的大清理中存活下来,逐渐发展出了一个军阀割据、科技水平超前三四十年的里世界之类的。另外虽然设定中提得很少,实战中热兵器或未来兵装的运用还是挺多的


专有名词:

“Electronic Brain”

直译为“电子大脑”,里世界组织“Introspection”的一项计划,内容为借鉴集成电路的高效处理方式,用手术将人的杂乱无章的脑细胞重新编排、分区(并没有植入任何电子机械),提高大脑运算速度和信息处理效率,简单讲就是用人脑模仿电脑,从而将人脑的推理能力与电脑的计算能力完美结合。改造成功的对象可以获得每秒浮点运算一百万次起的运算速度,顶尖者峰值运算速度可以媲美超级计算机。

手术更为细致的原理如下(其实这个是后来补的,咱根本不懂电路,所以该部分略扯):算力换言之就是神经信号总流量。神经信号的传递速度很难改变,那就只能通过缩短传递路程来提高算力,而增加局部区域的脑细胞密度就相当于缩短距离,之后适当增减一些神经突触就更好了。另外现有的人脑分区比较混乱,一个区可以负责很多东西,界线模糊,显然存在优化的空间。

手术具体过程可能存在个体差异,导致了改造者的能力也有许多细节上的不同,如有的对记忆区进行了全面刺激从而获得了堪比电脑的存储能力,而有的人没有;有的人可以随时开启“Electronic Brain”,有的因大脑承受能力不足而只能短暂维持。不过大多数改造者都获得了极其优秀的推理能力、计算能力、分析能力以及——身体协调能力,让他们得以将身体机能发挥到极限,如同绯弹中的远山君。以下为男主的部分能力实例:

过目不忘
主要对于存储型改造者而言。最基本的能力之一,存储对象包括文字、图像、视频、音频甚至触感。信息的大量摄取是推理的基本。不过,存储型改造者有一个极大的缺点:不定期清理缓存就会积压,最后崩溃,而且假如人家给你改造的时候特意漏掉了存储功能的设置,以此为筹码要挟你为她卖命,你就会很难堪。

科学目测
将某个尺度标准深深烙在脑海中(例如一毫米长度在二十公分外看起来是什么样子,或者零点一秒有多长)以作为建系的标准。不仅是视觉,对于听觉、触觉等也同样适用。

建系
在脑海中以自己为中心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LZ高中狗求不吐槽),可以目测出点与点之间的距离及物体速度等,可以将整个空间掌握在自己心中,从而在脑海中模拟躲子弹、劈子弹、空中拆弹等特技。

受力分析
这个完全是照搬绯弹。改造者对全身每一块肌肉的控制都达到完美,因此可以在一瞬间爆发出常人不可及的力量。小腿弹跳初速100km/h,大腿初速100km/h,转体100km/h,挥拳100km/h,这样加起来很快就超音速了——绯弹的远山如是说。实际上能否突破音速咱不清楚,但肯定是有道理的。除此之外还可以做到丢子弹、短程冲刺、低伤跳楼等等。

生物反馈
从这里开始正式超出常人领域。生物反馈是指通过特定频率的视觉或听觉信号,使人体的心脏、腺体甚至某些神经中枢等无意识的、不可控制的生命活动对外部信号产生响应,从而一定程度上控制心率、神经反射等等。这项技术在现实中已经存在,多用于治疗心肌病,但“Electronic Brain”改造者可以将此原理运用在战斗中,通过佩戴特殊仪器,配合自我暗示,间接控制一些平常控制不了的器官,从而提高战斗能力。说白了就是让心率往上飚、促进肾上腺素排放之类。

区块监控
自残技之一。“Electronic Brain”改造者的大脑虽然没有植入任何非人体自有的成分,但终究是和常人非常不同的结构,适应后可以摸索出一些特殊的功能,例如降低或提高大脑功率、关闭大脑的某个特定分区等等。男主最喜欢干的就是在战斗中将肌肉绷紧到跟抽筋没两样,然后把大部分神经传导(尤其是痛觉传导)通通关掉,然后就获得了一身不会感到痛的钢铁般的肌肉,在此状态下可以打破30cm的钢化玻璃。缺点是骨头容易碎掉,而且在濒死状态下可能都察觉不到自己的伤势。

过载
自残技之二。通过做死循环运算诱使大脑崩溃死机,在失去意识之前关闭大脑中的一切非必要区块,仅保留与格斗有关的部分,从而将整个脑袋腾出来留给战斗,成为一架战斗机器。男主在过载状态下会自主破坏掉一部分筋骨和肌肉以求超越人体限制,此时他可以徒手将航母外壳凿穿。

不完全归纳
仅限具有储存功能的改造者可以使用。大多数改造者的瞬时记忆都得到了极大提升,从而可以在战斗中观察对方的出招、逆向归纳出对方的战斗习惯,从而占有优势。但假如具备长期存储功能,不单是战斗习惯,连对方的思考方式都可以通过大量的战斗或日常生活中的观察总结出来,故在信息来源充足且算力不太悬殊的情况下,存储型改造者打无法存储的改造者是必胜的。而当两个同为存储型的改造者对打时,会因为考虑到“对方想要识破我的战斗习惯”这一事实而陷入猜疑链,令此招失去效果。

联机
仅处于假想阶段的功能,即通过某种装置将脑电波转换为电信号,与周围的友方改造者共享信息及运算量,提高整体运算效率及默契程度,不过目前离那种装置貌似还略遥远——大多数人是这么觉得的,后来被赫拉用特殊生物电解决,后面会提到。

完美归纳
推理的终极形态就是计算,或者说概率计算。“Electronic Brain”改造者大多具有机械唯物思想,认为在个体层次上运用量化计算推理其作出各种行为的概率是可行的,进而在加入外部条件、整体局势的限制后,预测事件发展的不同可能也是可行的。这是一种不完全归纳,但只要将一切可及的信息摄入且算法得当,这种推理方式就是完美的、无可逾越的,许多改造者信奉着这一点,包括男主。浮点运算速度超过10亿亿次/秒的EB教授(Encyclopedia Britannica 大英百科全书)曾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冥想一个月,推断出苏联分裂的趋势并得到验证。

人格分裂
设定上是除男主外很少有人能完全模仿的招式,可以在脑内模拟几个思考方式存在差异的人格,基于同样的信息进行复数独立推理,对推理结果进行汇总和比较,使准确性和客观性得到提升。但经常用的话可能渐渐变成真的人格分裂。

冷漠
虽然不属于能力但还是放在这里。许多“Electronic Brain”顶尖改造者(运算速度每秒一百亿以上)在改造后思考方式逐渐变得极端现实且冷酷,也有的会向迷茫、空虚、消极、厌世的方向发展,其根本原因未有定论。



以下是一些“Electronic Brain”计划的衍生版或借鉴版:

“全民天才”
编写出“Electronic Brain”的基因植入人类基因组,让未来的人类后代成为近乎神的存在。

“脑袋空空”
往一台超级计算机输入巨量信息和几条最简单的逻辑方程,观察它在经过大量演算后是否会进化出逻辑思考、判断和推理能力,以及是否会产生有别于人类的逻辑系统。

“第六天”
“脑袋空空”的最终目的所在,人工智能计划,含义为耶稣在第六天创造人类。另一个里世界组织“Plan”尝试让超级计算机拥有意识,并将那个意识注入某个躯壳内,成为在思想和肉体上都超越人类的生命体,将其作为自己的最终武器,结果比他们想象中的还好——而且好过头了。



以下是一些别的有趣计划:

“小设计”
有别于宇宙规模的“大设计”,从细胞上着手改变世界,出自“Plan”的科研人员之手。人类的身体是一台很复杂的机器,即便放大到单独细胞也还是很复杂。复杂的东西就一定有简化及优化的空间——秉承这种信念,“Plan”尝试对细胞进行整体改造,核心内容是给细胞换一套更高效的细胞器,这套细胞器最好还能自主进化,另外还要探索DNA及蛋白质等高分子的替代物。由于计划被认定难度太高、周期过长而在进行一半后被否决,只留下一个半成品保存在冷藏库中。

“赫拉你好”
同样来自“Plan”,目的是研究癌细胞的可控分化,以及人体部分癌细胞化的可能。然而研究人员在发现癌细胞似乎不知不觉产生某种意料外的变化后将所有研究资料及标本封锁在仓库中,再也没敢碰。当然,也不排除有热心的同学偶尔会忍不住打开门瞄一眼,引起某些后果。



部分主要BOSS:

EB教授
引导者般的存在,看似对男主等人十分关心,为其提供优渥条件,希望将他培养成“Introspection”的接班人,领导人类走向团结与繁荣——实际上秘密掌握有另一里世界组织“Error”,厌世主义者,认为人类已经没救了,多年来处心积虑毁灭世界,亲手创立的“Introspection”对他来说也只是一小步棋。EB教授本人是初代“Electronic Brain”的开发者兼改造者,由于一点小失误而失去了行动能力,后半生一直坐在轮椅上。他料定凭自己的能力难以在有生之年亲眼见证世界的终焉,但是没关系,他还有最终武器——男主,EB教授料定同为顶尖改造者的男主思想一定会逐渐消极化,最终抛弃后宫与同伴走上与自己同样的道路,因此才一直以来都在培养他。



赫拉(Hela)
先科普一下,赫拉原名海拉,改为赫拉是为了不那么直白。“它”是现实世界中也存在的,来自已故美国妇女海里耶塔·拉克丝的一株宫颈癌细胞系,具有令其它癌细胞望尘莫及的增殖速度,被从身体上切除下来后传遍了全世界的实验室,学名实验用增殖表皮癌细胞,许多现代生物学成就都得益于这株细胞系。虽然不是很重要的东西,按咱的设定赫拉是一只萌萌的腹黑巨乳学姐系软妹纸。

诞生于“第六天”计划中的人工智能,最初产生意识是在一台超级计算机中,随后被喜出望外的“Plan”研究人员开始进行教育,试图将她培养强大供自身驱使。然而,赫拉的智能水平远超“Plan”的想象,她早就具备了堪比EB教授的智力和笼括整个里世界的科学知识,并学会了自我更新,暗中编写出了远非当前人类所能理解的复杂程序。在意识到“Plan”渐渐对自己产生恐惧、打算抹消她之后,赫拉开始尝试摆脱这台计算机。她趁研究人员疏忽侵入了“Plan”研究基地的部分设备,用超乎人类想象的技术将自己的意识植入到了一株癌细胞系中,并毫不犹豫地吞噬了偶然看见此幕的几位“Plan”成员。以那几位成员的残骸为模板,成功用癌细胞分化出简单的大脑与躯体之后,赫拉又潜入冷藏库吸收了“小设计”仅存的那个具有另一套细胞器的细胞,获得了身体机能上的飞跃,蜕变为少女模样。自此,一个完全凌驾于人类认知的生命体诞生了,同时开始了她对人类的复仇之路。

赫拉的细胞采用与人类不同的细胞器、不同的遗传方式,而且兼具无限分裂功能与自我更新功能,在逃离“Plan”后仍在不停进化。她的能力近可媲美终结者中的液态金属机器人,而且在某些方面甚至胜过它。由于采用更先进的细胞器,她的代谢速度比人类快二十倍以上,细胞分裂、分化速度可达到一百倍,短时间内可以暴涨至一万倍,而且大多数细胞可以进行脱分化与再分化,这三点令她具备了史莱姆般自由的变形能力,自然,也可以随意变换容貌。

赫拉不仅能分化出人类细胞。她成功逃脱后建立了自己的实验室,大量提取自然界中的生物,将其遗传信息经优化后录入自己的身体,让细胞获得更卓越的分化能力。如果需要,赫拉可以在短短几秒之内使右手覆盖上一层骨质壳,或是从口中分泌几十种水母、蜘蛛、眼睛蛇的混合毒素,或是全身像电鳗一样放电。再加上赫拉不逊于“Electronic Brain”的身体协调能力,她在战斗中简直立于不败之地。

赫拉平时的能量来源是一种类似化能合成作用的反应,在大多数场合下能为她提供足够行动的有机物,但是在战斗中由于消耗剧烈,赫拉习惯直接从敌人的身体中榨取营养。首先使自己的身体部分或全部崩落成为史莱姆化细胞团,控制细胞团进入敌方身体(具体从哪里进入请自行脑补),利用宿主体内的营养增殖、分化、甚至同化宿主细胞,最终令对方身体裂解,涌出大量细胞团化为己用。这招无论在战场上亦或暗杀时都很有价值。也正因此,即便赫拉的战斗风格对细胞负荷较大,就连癌细胞都会出现损伤与衰老,但由于频繁更新全身细胞,赫拉实际上已踏入永生领域。

赫拉也并未臻至完美。为保证细胞间易于分离、富流动性,她不得不放弃身体架构的稳定性,导致她的身体在受到过猛打击时会比普通人容易断裂,短时间内不是太好恢复,而且这也限制了赫拉的体型,让她无法分化成鲸鱼或者恐龙之类。另外,无论赫拉如何精简,为保证最低程度的思考活动,她的大脑还是要维持一定的大小,所以她无法将身体完全史莱姆化。


tiwwcb 发表于 2014-7-26 20:31

哪位前辈来解释一下这神奇的标签……

2604528078 发表于 2014-7-26 20:54

设定过于复杂,看完了的我都不清楚是什么意思,
电子大脑为什么是把大脑计算机化,为什么不直接把计算器什么的芯片什么的塞入人脑呢。。
如果是电子的话,过目不忘这个能力应该会有限制吧? 比如说大脑内存什么的。
而且后代不会遗传这种牛逼的本领吧?

djgf 发表于 2014-7-26 21:21

感觉很牛,但是这种等级的科学水平也太发达了吧?
至于建系和受力分析感觉对于大脑的负荷很大,像是9s里面的女主。
那两个自残技能的设定感觉有点过了,毕竟30cm的钢化玻璃连重机枪都打不穿,航母甲板也没那么脆皮,我不觉得人类可以以血肉之躯对抗航母,即便加持了Buff。

tiwwcb 发表于 2014-7-26 21:27

2604528078 发表于 2014-7-26 20:54
设定过于复杂,看完了的我都不清楚是什么意思,
电子大脑为什么是把大脑计算机化,为什么不直接把计算器什 ...

呃,咱比较喜欢弄细一点,感觉会更真实……当做是中二患的浪漫吧

直接把计算机植入大脑太常见了嘛……而且仔细想一下,难度可能也不比这个低

tiwwcb 发表于 2014-7-26 21:32

djgf 发表于 2014-7-26 21:21
感觉很牛,但是这种等级的科学水平也太发达了吧?
至于建系和受力分析感觉对于大脑的负荷很大,像是9s里面 ...

很发达吗……个人觉得电脑改造部分还过得去,至于赫拉是个别差啦个别差

后面那两个是临时想的对比效果……不过咱记得以前在哪儿看过,说肌肉绷紧到最大程度真的能堪比金属,而且又不怕痛,抱着两败俱伤的觉悟应该能打出个洞吧

karas0083 发表于 2014-7-26 22:39

泠清影 发表于 2014-7-26 23:16

关于电子大脑的设定BUG有点多,主要是楼主低估了人类大脑的复杂和高效,老实说,把自己的脑袋改造成电脑是一种退化而不是进化。计算和推理的确是得到了提高,但情感相关的功能却失去了,这是非常得不偿失的。
另外,从楼主的设定来看,设定中的电脑还是基于目前定义的电脑,而这种电脑只使用三种无源元件(电阻、电感、电容)和若干有源元件(比如晶体管、二极管等)建立,基于0和1两种状态,并且是帧驱动。相比于使用四种基本器件(电阻、电感、电容,忆阻,当然,这是一种等效的称呼,大脑自身是不会分这些的),基于模拟状态,采用事件驱动的大脑,电脑的运作方式非常低效而不可靠。

tiwwcb 发表于 2014-7-27 09:07

泠清影 发表于 2014-7-26 23:16
关于电子大脑的设定BUG有点多,主要是楼主低估了人类大脑的复杂和高效,老实说,把自己的脑袋改造成电脑是 ...

只是在人脑基础上增强算力,情感方面确实会受影响但不会完全消失吧,而且这也是剧情的一部分,咱就是想体现“算力的增强必然导致情感的缺失”(虽然大概不会写下去了……)

另外咱本来的确是想用大脑结构对应电子元件,但因为不懂电路所以放弃了……改为优化整理,主要呈现在“Electronic Brain”的第二段,问下那里有没有bug?

泠清影 发表于 2014-7-27 10:15

tiwwcb 发表于 2014-7-27 09:07
只是在人脑基础上增强算力,情感方面确实会受影响但不会完全消失吧,而且这也是剧情的一部分,咱就是想体 ...

我只能从电路这方面来说,生理学那方面我也不懂。
主要问题在于,我们不能将突触当成导线,更不能将脑细胞当成一模一样的简单单元。事实上,神经网络拥有复杂的学习规则,其中部分是人类到现在还无法重现的。


据我所知,神经突触的学习规则主要有6种。对应的模拟电路全部使用了四种基础元件,并以忆阻器为核心,因为它就是对应突触的电子器件。
首先讲一下忆阻器,理想的忆阻器是一种阻值随电路状态而变化的元件,普通忆阻器的阻值则随电路状态以及瞬时电流而变化。忆阻器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如果使用周期性信号(比如正弦信号)进行激励,它的v-i图将形成一个利萨如曲线,当v等于0时i也一定等于0,反之亦然。这就是著名的pinched hysteresis loop。同时,这种曲线在物理上也意味着:忆阻器是不储能的。尽管忆阻器不储能,但它可以通过它的电阻记忆状态。理论上,忆阻器具有无限的存储能力,因为它的电阻可以随电流而发生连续变化,也就能产生无限种状态。但目前我们主要是对忆阻器通以大电流,使其在两个阻态间变化,形成开关网络,并加以利用。对于这种元件,我们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接下来是神经突触的6种学习规则,以及目前使用忆阻器对这几种规则的模拟状况。


1.Spike-Timing-Dependent Plasticity
也就是STDP。两个神经元之间的活动,如果其他神经元的信息在本身活动产生之前,则两神经元之间的连接会增强。如果神经元本身产生活动之后才接受其他神经元传来的信息,则两神经元之间的连接会减弱。也就是说,突触前神经元的峰电位先于突触后神经元峰电位时,连接增强,反之减小。
由于这种增强和减弱的效率取决于前后神经元峰电位的时间差,在电路上实现STDP就需要将二者峰值的相对时间转译成电压或电流波形,以控制忆阻器中的磁通或电荷,从而控制忆阻器的阻值变化。
我们可以使用三角波、脉冲波、方波等来作为输入,相对时间的变化会决定波形的叠加,进而改变电压,最终改变阻值。


2.Rate-Dependent Plasticity
简单来说就是一个突触被刺激的频率越高,它就变得越强。
从电路上实现这种学习规则需要一个内部的衰减因子,电路的整体功能就像一个内部的衰减和外部的加强的对抗。如果没有的话,电路只会对刺激的总数量反应,而不会对频率起反应。有机纳米晶体管(organicnanoparticle transistors)可以实现这个电路,在这个电路中,突触的适应性由纳米颗粒捕获和释放载流子,从而影响晶体管的漏极电流来体现。随着脉冲电压的输入,纳米颗粒会持续充电,脉冲过去后又会放电(衰减)。总体的被陷电荷因而就由脉冲的个数和频率来决定了。


3.Short-Term and Long-Term Plasticity
也就是短期记忆和长期记忆。大脑中有STP也有LTP,但是我还不清楚STP是怎么在长时间的训练后变成LTP的。
忆阻器本身便体现出了一种STP转向LTP的性质。当激励频率很低时,阻值总是回到原始状态,但当频率达到一定程度后,就回不到初始状态而是维持在一个特定的阻值以上了。这就显示了STP向LTP转化的性质。


4.Associative Learning
联想记忆。典型例子就是高中生物那个巴甫洛夫的狗。
用电路模拟联想学习比较复杂,需要特殊的忆阻器(Ge0.3Se0.7)和neuron-mimicking circuit,我只知道成功了,但具体是怎么实现的我也不知道。


5.Emergent Behaviors
当多个神经元在一个复杂而随机的网络中相互作用时,将会产生这种行为,而且这种行为是仅仅将神经元简单叠加在一起产生不了的。楼主设定第二段说将神经元“排列分区然后优化”,就一定会丢掉这种行为,所以我才说是一种退化。
这种行为只有在网络层面上才会出现,并且太随机且难以预测,所以研究起来很困难,到现在还没有人研究明白,用电路模拟还做不到。但如果有所突破,就能制成更有效率的存储器、更好的信息传输器、更具适应性的器件。


6.Limited Capacity Effect
这个效应同样发生在网络级别,类似于心理学中的limited memory capacity effect:当需要从短期记忆中回忆的东西超过一定限度时,回忆能力会大幅下降。因为每一个基本单元都是不一样的,当它们组成一个网络,共同竞争同一个资源时,个体差异就会对网络的稳定性产生影响。超过一定限度,网络的效率就会变得非常差。
反映在电路上就是,由于网络中每个个体元件之间的竞争效应,有限的电流下,网络中的忆阻器越多,每个忆阻器就越不稳定,最终会有一个记忆容量的极限,超过这个极限,整个网络的记忆能力就会变得极差。


综上所述,楼主对大脑的优化实际上是劣化,不是可能导致情感失去而是肯定会导致情感失去,因为神经网络的功能都不全了。另外,将每一个脑细胞当成简单单元,企图对其进行分区和优化也是必然失败的,最终很可能造就的不是一个个楼主所想的高智商能力者,而是一个个生活不能自理的弱智儿童。
事实上,现代的很多计算机的复杂度都已经超过人脑了,计算速度也比人脑快很多很多,但为什么机器还是不能替代人脑,那就是因为人脑中复杂的神经网络产生了种种不可思议效果,这是人类暂时还无法理解的。

tiwwcb 发表于 2014-7-27 10:53

泠清影 发表于 2014-7-27 10:15
我只能从电路这方面来说,生理学那方面我也不懂。
主要问题在于,我们不能将突触当成导线,更不能将脑细 ...

就算你这么说……咱还是看不懂啊,毕竟高中狗
不过咱并没打算“重现”,反正技术达不到重现的高度,那直接在人脑基础上进行“改造”就好了,不加入任何物理成分也基本上不删减物理成分,只是切断某些或增添某些突触,诱使大脑按更高效的方式运作。例如假如本来计算1+1时神经信号要绕过三五个区,现在只需在某个区进行局部机械运算就能导出结果……能力所限没法定量只能定性考虑,不过这样也会导致“忆阻器”这整一类元件的消失吗?

泠清影 发表于 2014-7-27 16:50

tiwwcb 发表于 2014-7-27 10:53
就算你这么说……咱还是看不懂啊,毕竟高中狗
不过咱并没打算“重现”,反正技术达不到重现的高度 ...

关于“诱使大脑按更高效的方式运作”。

神经网络到底是怎样工作的,现在的人类还没有完全搞懂,事实上我们仅仅只是稍微模仿一下枪乌贼和海蜗牛神经系统的工作方式,就给技术带来了巨大的飞跃,难以想象如果我们有一天可以完全模拟人脑,世界会是什么样。所以,我也不知道人脑目前的工作方式是否就是最优化的工作方式,万一计算1+1要绕三五个区,不是因为大脑笨,而是因为这已经是最优的算法了呢?如果是这样的话,那还谈何优化。

会导致忆阻器这整一类元件的消失么?

使用忆阻器电路建立“模拟计算机”目前还是遥远的前景,没有人知道这样的计算机具有怎样的特征,因此,楼主做的种种设定,无论怎么跳都跳不出目前计算机的范畴,从一开始就注定了忆阻器的缺失。

凉月七夕 发表于 2014-7-27 17:18

LZ不要太过于解释设定的原理,要学会设定模糊化。每个作家都必定会这样做,因为这是不存在的空想设定,解释的太多就容易hold不住,然后吃嘴炮。科学系更是如此,要知道现实世界人类解释了几千年都没能完全探知原理,我们一个平凡人又如何能够呢,再加上我们又不是物理学家化学学家生物学家,就更不可能了。所以要知道设定刨的太深就会出现致命BUG的哦

tiwwcb 发表于 2014-7-27 21:59

凉月七夕 发表于 2014-7-27 17:18
LZ不要太过于解释设定的原理,要学会设定模糊化。每个作家都必定会这样做,因为这是不存在的空想设定,解释 ...

反正肯定没多少人深究的啦~主要是自娱自乐以及加深自己对设定的了解,正式写的时候会比较有感觉,而且偶尔穿插一下也能高大上一些吧

inaba 发表于 2014-7-30 10:03

科幻的话,设定越细漏洞越多,除非你真的很懂……我赞成上面那位说的,“要学会设定模糊化”。

如果觉得反正读者也不懂随意一点也行,那不妨再随意一点,因为读者也不会看你那些细致设定的(堆设定一点也不高大上)。如果想让读者感受自己做出的每一个设定,那还是再下些功夫吧,不过这就是个坑。

tiwwcb 发表于 2014-7-30 12:18

inaba 发表于 2014-7-30 10:03
科幻的话,设定越细漏洞越多,除非你真的很懂……我赞成上面那位说的,“要学会设定模糊化”。

如果觉得反 ...

“堆”设定确实不好,不过假如将设定的数量和深度控制在稍微有点晦涩但又有兴趣读下去的程度,应该能营造出一种比较高端的气氛吧而且能吸引大批设定狂魔

finalpush 发表于 2014-7-30 14:11

╮( ̄▽ ̄")╭
拜托照你这样改完全就是退化啊,脑子的优势就是在于神经网络的复杂化,没有必要也无法分区
这些东西都没必要给读者看的啦,几句话盖过去就好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发个设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