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mahima 发表于 2015-8-19 02:57

求教:关于三人称写法

最近主要的问题纠结于:三人称写法是否需要严格遵循客观描述角色的对话,动作,场景,而不能带入某个角色的想法,不开上帝模式……我看着好多轻小说貌似也没严格按照这个来。

三人称写法里如果突然出现了角色的心里活动的描述,用多了乱开上帝视点的话,读者的观感也会觉得很奇怪吧?把角色的心里活动表露无遗的话,读者的代入感或投入感会降低很多吧……

我现在都是用对话或动作等描述来解决这个问题的……

wangww 发表于 2015-8-19 03:49

三人称也能带入心理活动!三人称也能带入心理活动!三人称也能带入心理活动!因重三。
如果一个场景只从一个角色的视角来写第三人称,只带入这个角色的心理活动的话,我们称之为限定性第三人称,这个和第一人称比较像,可以说除了不用“我”以外没有太大差别
如果一个场景的视角不只一个角色,或者说心理描写不限于一个角色的话,那么就是所谓的上帝视角,即全知型第三人称
至于心理描写要不要给,给多少,这个是信息量控制的问题,由作者自己根据剧情发展需要决定
总而言之,因为是第三人称就不能写心理活动的说法,压根就是扯淡。

qianhei 发表于 2015-8-19 08:40

如果人物的心理活动能引起共鸣是可以的,为了追求代入感,叙述的视点在行动者身上,然后用感官感知世界(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为了更多客观就少用知觉

himahima 发表于 2015-8-20 02:54

楼上两位谢谢!

可能是我以前太容易沉浸在自HIGH的情景中了,一不留神就为角色写了一堆心理活动……

言寸生 发表于 2015-8-20 16:56

其实适当的心理活动是有过先例的,再说可以用神态动作暗示弥补。上帝视角可以有,又不是第一人称。

111773433 发表于 2015-8-27 22:02

[email protected] 发表于 2015-8-30 18:24

其实第三人称视角才更好写啊!
第三人称的心理活动出来了,才更好的走啊。因为随便什么人的心理活动都可以一览无遗啊。
而第一人称的情况,除了自己,谁也不知道谁啊。其实第一人称并不好驾驭的。
第三人称的故事情节,可以看到多方面多角度的发展,除了主角这方,多方的情况发展,让读者会有掌握全局的观感,其实蛮好。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求教:关于三人称写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