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繁体中文

轻之国度

 找回密码
 注册(右键在新窗口打开)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248|回复: 16
收起左侧

[完结短篇] 【幻想系】荒凉小镇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5-8 22: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qsqak 于 2012-5-8 22:40 编辑

吃完晚饭,12点多了。又喝了酒,看晚间FOX第四频道的节目。有些累,心里却很兴奋。我紧张地吮吸自己的手指,好棒!好棒!好爽的味道……

电视中的女主角,安娜托福跑了出来。她关切的看着我吮吸自己的手指。我说:“天下的手指,我的最好吃。”

她笑着含住了我的一根手指,我的大脑混乱如麻,天杀的快感,带走了我的恐惧。为了感谢她,我为她煮了一碗中国拉面。她夸我好手艺。感动之余,我不屑一顾地说:“废话,我是中国人,煮的中国拉面当然好吃啊!!”

泱泱大国的气派通过我的语言,表现得褶褶生辉!!

“操!”安娜笑了。她觉得我讲话很好笑,很幽默。但我还不知道她会讲脏话,还说得那么挑逗,宛如天上一轮明月,高雅脱俗。

她这么可爱,难逃一吻。她的嘴里全是拉面味儿。有点咸。我恍然醒悟,今天晚上煮的拉面盐放太多。

她摸着我的脸疼爱我。我则用口水来安慰她因为吃了一碗盐放的太多的拉面所表现出的饥渴感!!可是我也不能肯定,我的口水是否能够满足她的需求……

“该死的盐!!”我心里骂道。

带上手枪,我就该出门了。门外很静,什么都没有。房子是黑的,路也是黑的,周围的树枝和树叶也是黑的。非常荒凉。

打开手电,可以看到几米远的黑土地。我抓了一把吃。泥土的清香沁人心脾,只是我的牙齿有点不好受。

“干什么!”远处传来一种雄性动物的咆哮。

我抬起头,一束光,射在我萎靡的脸。这束光立马变得淫荡起来了。它在我身上晃来晃去。

“别瞎照!!痒死了。”我气愤地嚷嚷。

“你鬼鬼祟祟,在吃屎呢!”他对我进行人生攻击般的辱骂。

仔细一看这个人,是一个牛仔,还是今晚和我决斗的牛仔。

荒凉小镇就是这个规矩,每天都有人要决斗,决斗就是宪法。我站起来,看着周围一片漆黑和手中手电筒发出的那束光,突然觉得宪法是多么地操蛋!!我若杀了他,他以后就不能再出现在我的面前了。他若杀了我,那将是一个世界的悲剧。

我用手电筒照过去,看见他的小胡子紧张地看着我。

我摇头笑了,他盯着我,觉得我他妈有病。我从兜里掏出手枪,扔了。他大吃一惊。马上拿枪对着我的胸部。我保持微笑。从地上摘了一朵野菊花。走到他跟前。

“不许动!!”他的肛门再次发出人类的声音。
我还是嬉皮笑脸地看着他。把菊花插进了枪口那个黑洞。
有一种曲径通幽的快感。

“你……”他说不出话来。

“我是最牛逼的!”我微笑着把我的话说完,他的枪就走火了,子弹打在我的股动脉里面,还有那些火药,在沸腾着我的鲜血,好疼!!

“我没开枪。”他指着倒下的我说。

他又说:“你自己不好,菊花插得太深走火了。”

我告诉他,我的新婚妻子,安娜在家里等我回去吃晚饭。

他把我抱起来关切地问:“你家在哪里?”

我指着远方的一个光点,那个光点越来越模糊越来越暗淡。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右键在新窗口打开)

x
发表于 2012-5-10 00:06 | 显示全部楼层
意识流的Q大——小归我原来还没认识到Q大的本体就妄加揣度了。
Q大请你自己解释一下这是荒诞派呢,超现实主义,超验主义,表现主义还是什么的呢好吧?在下理解不能啊!
 楼主| 发表于 2012-5-10 00:29 | 显示全部楼层
nonenkight 发表于 2012-5-10 00:06
意识流的Q大——小归我原来还没认识到Q大的本体就妄加揣度了。
Q大请你自己解释一下这是荒诞派呢,超现实主 ...

呵呵,至于是什么派。个人认为各种派别都有一点儿。更多地是借鉴了60年代美国反战文学,反越战,嬉皮士运动时代的写作风格,但是我又融入了一些我们国家的优良传统,这个对话基本上就是照搬的武侠小说里面的对话方式,喻繁于简,但是我写的又不是武侠小说那些内容。。可能大家阅读起来有些费解。而且说不定还会产生争议!!很多艺术家都说过:有争议的作品才是好作品,目前我也在思考这句话……其实要想了解我这篇文章到底写了什么,我倒是有一个很好的建议~~小归你可以翻看本尊以前的作品。。我可以好不夸张地说:这对了解一个作家的内心世界相当有好处~~
----------------------------------------------
PS:欢迎多多提建议啊,哈哈,本人很乐意回答你的问题。
发表于 2012-5-10 04:12 | 显示全部楼层
仍然不是意识流,没有看到任何人物内心的意识的潺潺流动。
只能说是荒诞派吧。
发表于 2012-5-10 11:34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抽象,好冷的冷笑话,看不懂了……
发表于 2012-5-11 20:11 | 显示全部楼层
qsqak 发表于 2012-5-10 00:29
呵呵,至于是什么派。个人认为各种派别都有一点儿。更多地是借鉴了60年代美国反战文学,反越战,嬉皮士运 ...

嗯,周末有空了,可以接着讨论一下这个问题——
Q大,你说你的这个是属于60年代的反战文学类型题材,而且小归我也认为你这个短篇是荒诞派类型。所以,请允许我先介绍两部经典《五号屠场》和《第二十二条军规》,这是我所看过的,估计算得上是荒诞派的反战作品。

“《五号屠场》是一部独特的反战小说。作者在小说中塑造了一个对敌无害、对友无益的患精神分裂症的主人公毕利,通过这个傻乎乎的主人公的独特感受,一方面谴责德国法西斯的残暴,另一方面又抨击了盟国轰炸德累斯顿的野蛮行为,嘲笑人类发动战争是多么愚蠢。 ”

“《第二十二条军规》是一部严肃的、讽刺性极强的小说。通过这部小说,约瑟夫·海勒将他眼中的美国社会展现在读者眼前。这个社会处于一种有组织的混乱、一种制度化了的疯狂之中,这个社会的一切只服从“第二十二条军规”的荒诞逻辑。”

如果Q大你读过这两部书就会知道,所谓的黑色幽默是什么,所谓的荒谬又是什么。对于你这篇文章,我们读者之所以产生争议,不是因为你在思想内容上所表现出来的东西具有独特性——你的独特性表现在语言上面。说的不好听一些就是,你的文字有些混乱。虽然我也能看出讽刺性的比喻与场景,荒诞的对白这些——但这都只是表象。而至于真正的荒诞派作品的话,在语言上不应该给人任何的阅读障碍,相反还应该比一般作品更为平实,这样才能把具有讽刺性意味的主题对比性的,清晰地表达出来。当然,小归我所提到的上述两部小说都是长篇,可能之于Q大你这种类型的短篇有不同的方式。
如果小归我按个人的标准给你这篇文章战斗力评级的话,小归我只能给一个C级。
发表于 2012-5-12 04:09 | 显示全部楼层
nonenkight 发表于 2012-5-11 04:11
嗯,周末有空了,可以接着讨论一下这个问题——
Q大,你说你的这个是属于60年代的反战文学类型题材,而且 ...

说得好。
LZ的文章的确“很荒诞”,但这些荒诞到底体现在哪里?纵观全篇,满篇都是抽象而无厘头的意象(Figure),这些奇形怪状的东西,第一时间给读者造成的印象不是“这是荒诞派”而是“这作家好无脑”。在使用bizarre的物象的时候一定要慎之又慎。这不是梦境记录,也不是毕加索和达利的画(达利尤甚,喜欢使用这些混乱的意象),所以这样的感觉只能是看不懂而不是荒诞。
小归提到的《第22条军规》是一个黑色幽默讽刺的好例子。第22条军规的内容是:如果你想离开军队,就要打报告说你疯了——可是一个疯子是不可能有清醒的神智来打报告的。全书没有任何的奇形怪状的意象,也没有任何不合常理的人情,唯一荒诞的只是全书的基础世界设定(即第22条军规)。这种黑色幽默是可以让读者切切实实地感受到的,并且可以理解而产生共鸣的。相比之下LZ的文章呢?不言自明。
其实《22》并不能算是典型的荒诞派作品。它只能说是黑色幽默。荒诞派作品的杰出之作当属卡夫卡《变形记》、《饥饿艺术家》等篇。《变形记》通过描述小职员有一天变成了甲虫的身体而最后被他人歧视被社会抛弃逼迫致死的悲惨下场,辛辣地讽刺了人心冷淡的社会。可是,只有“变成甲虫”的这个情节荒诞不经,其他的一切都是如常进行——但是这种如常进行却因为一个特殊的circumstance(变成甲虫之身)而触目惊心,在平淡易懂的描述中达到了“荒诞”的效果。

PS:LZ这样的文章更适合拿去画画,我相信LZ看了达利的画作之后一定也有共鸣的。

评分

参与人数 1轻币 +1 收起 理由
nonenkight + 1 同好同好~握爪~加个好友可以么?

查看全部评分

 楼主| 发表于 2012-5-12 17:49 | 显示全部楼层
寒夜听雪 发表于 2012-5-12 04:09
说得好。
LZ的文章的确“很荒诞”,但这些荒诞到底体现在哪里?纵观全篇,满篇都是抽象而无厘头的意象( ...

你们看过的书太少。。。。高中水平而已~~我高中的时候也和你们一样,觉得写个东西非得有一些意义。不过后来看了更多的书,觉得没有必要。22条军规只是众多黑色幽默的一种写法。卡夫卡的小说你只看了变形记和饥饿艺术家就说卡夫卡的东西表达的什么?嘿嘿……去看看他的《城堡》《骑桶者》《两个人的谈话》吧!他表达了什么?你说你喜欢伍尔夫,你要是知道伍尔夫是一个写东西半途而废的人……比我还要夸张。。。去看看《智血》、《洛丽塔》,去看看《在路上》看看《万有引力之虹》

不过这有个过程,我相信你们肯定不会像楼主这样,为了学习真正的技法去专门从事写作研究,走上学中文的道路。这条路并不是你们看到的那样简单。

不论是当代文学还是古代文学,所表达的东西不一定都有意义。《诗经》里面有一种写作手法叫做起兴,起兴也有两种,一种和诗文有关,一种和诗文无关。与诗文无关的那类作品难道就不是文学艺术了吗??

你受了几天中国的应试教育就觉得所有文章都要有中心思想要有意义这本生就很可笑,世界有些东西不需要意义。。。。你应该有自己的想法,就是这样。
发表于 2012-5-12 21:2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Zoulcusy 于 2012-5-12 22:59 编辑
qsqak 发表于 2012-5-12 17:49
你们看过的书太少。。。。高中水平而已~~我高中的时候也和你们一样,觉得写个东西非得有一些意义。不过后 ...

仅就个人而言,我觉得文章(包括但不限于小说)肯定是有意义的。因为“意义”不只产生于作者的创作目的,也来源于创作行为本身,那些标榜虚无主义的小说的意义可以被视为“表现无意义”。再者,意义不只来自作者,也与读者与解读有关。比如你这篇,我觉得(无意义的)意象的破坏与杂糅所产生恶趣味的怪诞,就是通篇一致在表达的东西,即意义。
当然这么说有点强词夺理的感觉,实际上,你觉得文章可以没有意义或者说狭义点说文章可以没有中心思想,这点我很支持。

不过这里面有几个概念我觉得要分清:没意义不仅仅是说没社会意义,没有中心思想也不等于没有一致性。
我读过的书应该远没你多,你提得那些作品大半没看过,不过就看过的部分可以说说,当做对你例子的分辨以及举例目的的反驳。
《城堡》更像是苦闷的呓语,好在K一直站在雾里呓语,这样子就有了可感的一致性,能维持阅读乐趣;《在路上》我觉得是很传统很传统的小说,简直有着量产廉价小说里那种“抓人的特质”——当然这里这种特质天然而成的而非令人厌恶的人造品,不管不顾跳上车开路的意象本身就很有吸引力,而且这本书里反复重现那种被绝望抓着后脚但是前脚却离真福直观只有一步之遥的情节或者情景或者情绪,我觉得,这么种一致性,不能被称为“没有意义”吧?哪怕抛开读者过度解读这一层,我觉得凯鲁亚克也明显知道他想表达什么,亢奋的卡萨迪(或者他的化身,我记不清哪个是哪个了)站在一边,萨尔能感觉到另一面“他们毫无把握地站在无边无际的天空下,周围的一切都被黑暗淹没了。去哪里,干什么?为何目的?——睡觉。但是这帮愚蠢的家伙还是直奔前方”,简直是一对传统的对照;《洛丽塔》是关于纯净的爱的小说以及大作家的游戏,纳博科夫是讨厌思想,但并不讨厌意义,实际上,魔术师本人一直强调意义,强调要赋予生活以意义,不然你觉得Lo-lee-ta,还有那小宇宙一样的里维埃拉酒店、非正常人类研究中心供职的白俄(是吗?)夫妇、以及“这些是我的花,这是我的洛”“很好,很好”、新的存在的位面,还有像乒乓球一样来来去去的书信、还有预言书一样的班级与演出人员名单、着魔的猎人,到追不上车轮的狗,到雨刷刷掉的雨水与刷不掉的泪水(H.H.难得安静一次),到两个滚来滚去的恶棍与舞蹈般的谋杀,以及远山明媚中缺乏那种笑声的悲戚,以及角度与非洲野牛与诗的永恒,这些,都在说什么?
当然,品钦是例外,他那本我看不下去,开头的香蕉早餐就跟不上。这点上你也许是对的,不过我总觉得我看不下去只因电波没对上,不是书本身没意义——意义总是很多,只要想发现,一个人总能读出自己的哈姆雷特来。

不过我觉得讨论的重点不在于“意义是什么或者有没有”这上面,就像你也看得出来上面那一长串罗列的初衷至多有一半是在就事论事,我读过的书少,所以也没打算把你的文章扫进哪一分类里然后拼命向那预定的一类上靠再然后得出缺胳膊少腿的荒谬结论,没那本事。
但是我依然觉得你的东西很不好看,远不如一些俗气艳丽言之凿凿的小说好看。
也许是长年的阅读习惯使然,见谅。
个人觉得,就像这篇一样,从一开始的辐射文,你的文章长久以来依靠的就是意象的裂解与重组,再没有更多的了(除了印象里有一篇例外)。诚然,你的意象组合里面也许有反讽与象征,但是因为意象间根本就没有深一层的联系与一致性,这些流于表面的东西也就流于表面了,就像8L第一段(后面的段落的意见姑且不论)说得,只是奇异的组合。
而且这里面有个很严重的问题,一个平庸的三流写手可以仅仅依靠换故事来吸引读者,而你却不行,因为传统小说的意义不仅依附于文字也依附于故事剧情,改头换面就有(如果俗套能被称为“有”的话)可读性,可是你的故事只是“皮”,根本就没法从剧情结构角度去解读,能依靠的只有意象关系本身提供的趣味,但你的这种趣味始终单调着一成不变,而且,令人不快——希望这不是你创作初衷。

还有些问题想跟你讨论下,如果可以的话~
比如你觉得读者在阅读一本作品时,是否应该被一个作者的现实状况影响到?或者他个别作品里态度,是否应该被拿来作为其他作品的参考?布斯觉得有隐含作者,纳博科夫也说一个算一个,应该分离看,但是事情情况很难如此(也许和道德习惯有关)。只是想问问你怎么看,比如有的作者在一本里宣扬平等,那一本里又隐含种族歧视,你觉得读者在知道这种事情,在阅读或读后对两部作品应保持一个什么样的态度?这里涉及一个阅读习惯与阅读规约问题。
再就是你怎么看待读者与阅读?你觉得读者阅读时应该有多少准备才好?我看一些说法(也许是哪个结构主义的观点,不过纳博科夫表达过近似的意思),是说“小说完型”,文本本身应当能够营造完全足够的真实以让读者理解,但是你也知道一些小说总是强调时代背景作者身世之类的——总之,你对这里面的“度”怎么看?读者该准备多少,作者该提供多少?读者是否应坚持或改变他们的阅读模式,在这里面作者该不该发挥又该发挥怎样的作用?
最后一个,空茫远大的问题XD。文学技巧的演进,你怎么看?进化,退化,或者只是在异化?从结构主义叙事学的角度来看,技巧是平行的,只是受到不同时期思潮的影响被采用或被抛弃而已,就好比封建社会制度更适于中世纪,这个你怎么看?是否有某一种优于另一种?

 楼主| 发表于 2012-5-12 22:5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qsqak 于 2012-5-12 23:40 编辑
Zoulcusy 发表于 2012-5-12 21:27
仅就个人而言,我觉得文章(包括但不限于小说)肯定是有意义的。因为“意义”不只产生于作者的创作目的, ...

噢,我狡猾的版主~~你不觉得我们去做一件前人没有做过的事情是多么关荣的使命吗?前人让它有意义,而我们让他无意义,而且我们又不是专门发表在一本正儿八经的学术杂志上面,而是在一个论坛上面。。这正是实验性,先锋性的体现啊!!!我正在做一件全天下最有意义的大事不是吗?我们可以称之为新印象派~~

个人对文章的理解不同看法不同,我认为《在路上》是一本虚无主义代表作品,虚无主义就是作品本生没什么意义。这才是本质,那些可怕的书本解释只是在误导读者去理解小说本生不是吗~~存在就是合理,沉沦就是解放。而《城堡》就更离谱了。一个城堡丈量员如梦似幻的低絮到底又有什么意义?我们为什么要把这些作品去从意义上做一个具体解释呢?为什么不从无意义着手,从神秘主义的观点来看待他们呢?我觉得很多文学批评有误区,本来读不懂的感官主义想象非得理性化,承认其原理,那本生就很可笑。。。。那样读起来,作品又有什么乐趣呢?正如《尤利西斯》所有人都可以看,所有人也应该有所有人自己的观点,而不是刻意去想:奥德赛就等于布鲁姆而谁又等于谁,谁又是那什么美杜莎,没有意义。。。。。

我的美学观点就是感官即是核心,推理的东西往往忽略本质。。。。姑且让我继续在这条路上继续前进吧!!!我想,真理的金苹果也不一定在我的手里,不过诱人的金苹果一定要想尽办法去寻找它~~


(PS:对啊,你说我的都是运用意向堆砌来写文章,真的不假,但是我真的喜欢这样做,超喜欢这样……这样让我心潮起伏,不过我很少运用正常的叙事手法来写作,而且超喜欢用第一人称来写作。因为我觉得我初中的时候就会用正常的叙事手法写一篇文章了~~。因为论坛上面写作,没什么刻意的要求,每次都愿意去想象一些新的东西来充斥到文章之中……我这也不算三流作家,我只是觉得我一直在寻找一种表达方式,我一直都是在实验。找准了一个实验成功的突破口,可能就会反复地加以应用。你的观察很有意思!!你说写作风格转型那一次可能那会儿我正在做编辑~~)
(PS2:你的问题,我看看。。会被影响到,假设我知道这个作者在干什么的话,不仅仅是我会被影响到,大多数人都会。不过有时候不看作者简介就不会了……会作为参考,有时候也不会……有些人不爱写自己的内心世界,他写的全是假的也有可能啊。读者什么态度,就要看读者是怎样一个人,或者说读者有怎样的阶级性,比如我是一个黑人,在看《我的奋斗》可能就觉得者本人他妈的怎么要搞种族歧视,假设我是一个日耳曼人,我觉得这就是世界和平。这种例子在中国也很多,不过就不说了~~我知道这个说了不太好……读者和阅读这个问题很复杂,后面很多书的作者都希望读者真正参与到作品里面来,我个人的看法是他们希望读者能够用自己的方式来阅读作品,比如《尤利西斯》那则广告(你可以从《哈弗大学公开课》里面看到,我忘了具体是怎么说的了。)阅读的准备就更不好说了,有些外国人他们看书之前要吃点儿迷幻药……你说这算不算一种准备?呵呵,可能没人会具体到要做什么准备,除非你要写一篇关于某某东西的论文,那就不一样了。我的意思是,你要作准备得看你要干什么。要是你就是为了找乐子,寻找读书的妙处也不需要什么特别的准备,保持一颗好奇心旺盛的大脑!!有些时候,作者因为读者的想象力往往被夸大,比如红学家搞的《红楼梦》研究,那就是一种夸大,其实作者也没想那么多。。。。。。
文学我进化还是退化,我也说不太清楚,因为古典小说个人认为在大仲马时期就发展到了一个高峰,所以有些作家就必须从另外的方面下工夫。。。。反正古典小说和现代小说以及后现代小说都是并存的,这是一个多元的世界,不是哪一种东西可以统一天下,结合起来是最好,不过偶尔分离也没事儿,反正也不拿出去卖……大家几乎都是凭着自己的兴趣去研究这些东西。。这就无所谓,当然你要拿出去卖,你就得思考一些因素了。你就得学习另外的东西,我觉得大多数时候,一个业余的作者,不存在去研究小说到底是在进步还是在后退,他只相信自己的感觉。不会说哪一种优于哪一种,我也看很多轻小说,也很喜欢,比如《涉谷封锁》挺好看的……从某种角度讲,无所谓,我们大多数人都爱自己的小说并乐于创作一些小说就是很有意思的事情,比单纯的对比要好,当然每次我都要扯一些莫名其妙的优越性,无非是增加点击率~~,人家回帖的次数。。这个应该没问题吧。。。思潮这种东西,其实也没太大的作用,思潮来的时候不一定会出现好小说,好小说什么时代都会产生,这是为什么,我也没有研究过。
总之,我认为表达就是一个自由原则。特别是论坛,就应该自由地去表达自己,在一定范围内该说什么就说什么。。这往往会有一种实验色彩。。。。真正达到不同于书面文学的一种方法~~这只是个人之见。)
发表于 2012-5-12 23:37 | 显示全部楼层
唉,原创区大部分时候评论都是一些让人提不起兴趣的大家之言,但有的时候又是如此专业的学术评论,不管怎样都有点插不上手的感觉,甚至让我一时间都忘了这是通俗小说(轻小说算这个范畴吧)的原创地了。
一篇小说,或者范围大点,一个文学作品,它必然是有意义的,因为它的意义应该是伴随着它的概念而存在。但这个意义对其他人尤其是读者有没有意义,这就是另外的问题了。楼主想说的大概就是这么一个通俗的意思:读者不能因为自己觉得没有意义而否定作品本身的意义,这是平行的,你可以觉得它(对你)没有意义,但它依然是一部有独立意义的小说。
我不能像楼上Z版主那样举出那么多的例子,我读书的狩猎范围很分散,分散到渺茫,而且只挑合口味的下手,专注的国内外作者加起来用双手就能数过来,我向往那些单用文字就能挑动人心的魔技,但却也单纯追求着巧妙故事的曲折和感动,可以说在阅读上自己是个挑嘴却又杂食的游荡野兽。但即使如此,对于作品的味道和营养我也有自己的一套看法。
我曾经在LZ的另一个故事里说过这样的话:有人说,一个故事只要有趣那就是最高,那显然本篇故事就是反例。这句话我觉得还是适用于现在,显然本篇包括之前LZ写的众多故事可以说都是很有趣的,但是这里有趣的意思仅仅只是字面意思:读了会开心一笑。但关键是笑了之后什么都没有,就像一个小丑戴着面具上台表演,大家都被面具上的花纹所逗乐,但揭开面具一看,底下人脸不像人脸。这不可避免造成阅读的空洞感和茫然若失感,之前评论者的意思便是将这种缺失感归为本文没有意义。LZ也举了例子,大多数我都没看过,但好歹我还看过洛丽塔和骑桶人,所以若说这些作品也是没有所谓中心意义的,那我恐怕不能同意,因为最重要的分别在于:一千个读者看完王子复仇记能产生一千个哈姆雷特,而一千个读者看完这篇故事恐怕也产生不出什么来。
就像我一开始说的那样,读者认为作品的意义,和作品本身的意义是平行的。前者可以说是读者结合自身认知和您的小说来创造的,而读者现在拿着您的小说却创造不出意义来,他们自然会产生“没有意义”的认知。

下面我还想就版主Z君的问题进行一些个人的讨论。
首先对于作者和读者的关系,我个人是将互动性降的很低的,有什么想法都直接写出来了,可以说是一种悲观态度。原因没啥讨论的,写多了自然了解,于是关于第一个问题:读者在阅读作品时,是否要结合作者的状态来参悟?我的答案是:不能,身为作者的我们,应该不能要求读者要有怎样的前提准备。而且我也有一个观点想阐述,也和第二个问题有关,那就是:一个作者,在他的文章里宣扬了什么,那么我们是否就真的可以相信作者就是拥护这种想法的人?或者这么说,我们是否可以确定我们从书中推得的作者思想就是作者的真实想法?
我自己的认知是:不能确定。我有这种想法的原因是我接受过不少上世纪日本小说家的影响,大家也知道那些有着大和特有情节的作者总是悲观,往往以自杀了结一生,然而即使他们在大多数书里表现出一种淡淡悲哀消极感,他们也有很多积极向上的名篇。于是我便产生了这样的想法:他们的想法一直没有变,但他们也为自己的悲哀而悲哀,从而写出积极的故事宣扬光明,为的是改变读者的想法。
而说到这里,我也引出了我的另两个看法,同时也算是对问题的解:第一,作者和作品和读者,这是三个不同的世界,互相干涉互相联系,不管是读者还是作者,都不应该只透过作品这个易受干涉的渠道互相揣测互相约束,难免狭隘和片面,大家的精力应该尽量集中于作品本身,就事论事,同时前者尽量填充和建设,后者尽量解读和转化。第二,读者必须被引导,作者也有义务引导那些没有任何准备和经验的阅读者,从这点看,我是认为读者是没有门槛的,也就是说他们不需要预备特殊的知识才能走进阅读的大门。书籍被称为人类进步的阶梯,这就意味着书和其作者所承载的任务不仅仅是将自己的认知和感性传承给读者,更重要的是让读者自己去思考自己去发现,诞生出属于他们自己的意义,所以作者并不需要太过在意自己的意志是否完全正确的传达到了读者那里。
最后关于技巧,并非学院派的我其实属于野生的,所以要论各种学派的技巧我就说不出来什么了。个人感觉的话,技巧的优胜劣汰的确是存在,而在不同时代受不同思潮而接受或抛弃的情况也同样存在,这种情况就像横纵轴的波动一样,被思潮所接受的话,同时期就会涌现大量技巧,将这种倾向发展到极致,例如现在非常注重视觉感的描写效果。而这种状况又能促使作者们将其他技巧的优势融入当前流行技巧里,不断推陈出新,确实产生了技巧的进化。

评分

参与人数 1轻币 +10 收起 理由
qsqak + 10 啊哈,其实偶尔讨论起来也挺有意思的!!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2-5-13 00:45 | 显示全部楼层
qsqak 发表于 2012-5-12 01:49
你们看过的书太少。。。。高中水平而已~~我高中的时候也和你们一样,觉得写个东西非得有一些意义。不过后 ...

嗯我承认我看过的书不一定比得上楼主,看来楼主也把各位作家都扫了个遍。只是我上面的回帖并非说楼主的文章没有中心思想,实际上文章的中心思想可以很多,可以没有,你什么时候见过8L在说“LZ你的文没有意义所以就是渣”了?我仅仅只是在说,只是使用一些奇异的意象的组合并不能够说明什么,这些意象是割裂的,是没有内在关联的,因而读者读起来更多的不是读荒诞作品的神秘感而仅仅是跳脱感。
既然LZ是专门学习写作技法研究并且真正是严肃的读中文的人,那我也不好说什么,一不小心就成了班门弄斧于是被人讥笑。只是LZ你的作品里面问题的确是存在的。你的文章跟我以往读过的类似的文章不一样或者说存在着我看不惯、看不舒服的地方,因而我就在这里提意见了。不过LZ用“你还太嫩了”之类的话,是不是略不妥当?
发表于 2012-5-13 02:36 | 显示全部楼层
qsqak 发表于 2012-5-12 22:54
噢,我狡猾的版主~~你不觉得我们去做一件前人没有做过的事情是多么关荣的使命吗?前人让它有意义,而我 ...

好好好,先不把行为内容和行为本身混为一谈了(你不是在讽刺吧?不是吧不是吧?好吧我疑心病又犯了),当我没说。

《在路上》的确见解不同,我是觉得这本就神奇在虚无和真福直观的融合,有的时候你根本难以分清他们到底是在逃避还是在追逐,迷人啊!至于你说用非理性的认知看(一部分)文章,我觉得可以理解的,读到“脊柱颤动”的感觉也有过。至于评论怎么说,我觉得大可放平心态。你就想象一个和你差不多的人,读完一本书,有点感想,想说一说,就写了,就发表了。我觉得认为这么多就完了,不去多想。评论者的初衷也许是好的,也许他与你所感差不多,只是这种相同点是一种抽象“感觉”,而感觉无法直接表达的,所以这些人只能进行一个转化,通过他即知的能表达这种感觉的具体的理性化言辞来组织传达。因为理性与感性相比,最大的优势就是稳定利于沟通,这种便利源生于长期交流形成的共识。话说出来,要说得明白别人才不会误解——我觉得评论者可能只是出于这样的目的才拿理性话语来框范那些感性的形象,不一定是出于其他的诸如塑造权威之类的邪思。
当然,“你可以这么理解XXX”是一回事,“你应该这么理解XXX”“你必须这么理解XXX”那就是另一回事了。至于看到一篇文章就像巴普洛夫那些训练有素的狗一样努力向某种既有印象或者所谓思潮流派或者解读套路上靠然后指指点点的评论者——呵呵。

三流写手那一段我只是想说明我觉得你的写法与我知道的多数并不一样,里面(可能)存在一些问题,仅此而已,本意绝非比较优劣更甚贬低。至于你选择的这种意向牵连的创作方法,请坚持并继续加油,至少它有独特之处,而且你对此也有意识。我也说了我看不惯可能是已有的阅读习惯使然,也许有一天你的试验会有成果,能创造出富含意义的“无意义”,能改变读者的惰性与阅读习惯。
创作理当是自由的。

那三类问题我自己也有看法, 既然是交流那就权且说说。
作者真实情况是否对读者阅读有影响,答案一致,我也觉得影响肯定无法避免。只是——只是我觉得,最好能没影响……
我有一个大学同学特别不喜欢电影,他说他每次看电影之前都告诉自己:电影里全是假的,然后电影立马就索然无味了——我就是怕这种情况,就像你说得,作者写得不是自己,真实情况与书中表现出的情况相抵触,我读了书然后又知道了这些情况,顿时有受骗上当的感觉,结果读过的也觉得兴趣全无了。
阅读的基础应该是读者对作者的信任,这样才能使阅读继续,作者也能提供更多阅读趣味(比如衍生出很多写作技巧,误导啦,不可靠的叙述者啦,带来不同的阅读感受与乐趣),但是如果从根本上就颠覆了这种关系,读者阅读时总有个不属于文章的幽灵盘旋不去,那就整个文章肯定乐趣全无。
人是复杂的,有反复有矛盾,而写书的那个作者也是人,观念投射到作品里,也难免反复矛盾。我个人觉得阅读时最好能把作者的因素降到最低,想要如此,读者自己应该有一定自觉,与作者有点默契,对现实有一点抵御力。挑书的时候可以告诉自己哦这个是名家他的书可以一看,但真开卷了,就该把名家什么的都赶出脑子去,看到什么感到什么就是什么,这一本就是这一本,至多与一个系列连贯起来。而且在读者应该做到有意识抵御与现实作者有关外部因素影响的同时,作者也应该保证在一部作品里的最大真诚——至少你得让一本书看上去是一个人写得。
当然,实际上,现实与作品之间的交互影响不可避免,所以怎么说——真正完全做到还不能够,但是,应该这样,尽力这样。

阅读与读者的问题,我是觉得读者只要不先入为主就好。作者方面应该尽量友好,除非有什么比友好更重要的原因,然后应该尽量能“完型”,靠着自己一本书就把一切说清楚,不借助其他事物,如果借助无法避免,那么也应说清楚需要借助什么。如果一本书开头写“读过XXX的人再来看”,我觉得是可以接受的——当然具体看不看是另一回事。

技巧演化这个问题我们观点一致。能看到一个人说技巧无论优劣种类丰富是件好事,大感欣慰啊。我总是觉得语言风格、技巧、形式,不单单是“外在”的东西,其中也蕴含了一定的精神。就好比说黑白画面的电影早已过去,但是现在提起黑白画面,意义不仅在于反应早期成像技术落后,也能反应使用那个画面的时代精神(也许只是一点点)与那个时代的那些黑白画面电影内在的精神。也许一些技巧作为主流已经不能很好地反应时代精神,但那并不代表他们没用了。也许还有反讽的价值,也许还有与新手法并列以达到对比的价值,也许还用重新启用象征某种价值消逝的价值,总之,还有诸多可以挖掘的价值。

至于晒优越什么的你觉得可以但个人觉得还是算了吧毕竟一优越别个都冲着优越去了谁还愿意好好讨论些严肃的问题啊要真互喷起来还要处理版主就算不累但也是很麻烦的再说有什么问题不能畅畅快快堂堂正正摆出来好好说呢我与你说将心比心彼此理解一下嘛……




发表于 2012-5-13 14:02 | 显示全部楼层
Zoulcusy 发表于 2012-5-13 02:36
好好好,先不把行为内容和行为本身混为一谈了(你不是在讽刺吧?不是吧不是吧?好吧我疑心病又犯了),当 ...

笔记笔记,学习学习(某新人奋笔疾书……)
没想到这个帖子现在发展成了严肃的文学论战了呢,之前在各位大大,Z大,某寒学长,chen君以及唯一的反方辩手Q大,打了一道酱油的某小归那是觉得相当的汗颜啊——
本来就是野路子的咱,看到完了三篇Z大的帖子后,在下是觉得什么也插不上嘴——太专业了,咱真心给跪了。
嗯,现在尚不能完全理解以上文学心得,先记录一下。以后再来认真学习。(败退——)
发表于 2012-5-16 22:41 | 显示全部楼层
好久不上论坛了,今天一上来就看到技术帖,而且还是名家论战啊

Q君的文章反正我是喜闻乐见的,原因很简单,那就是我很清楚自己永远写不出这样的东西。Q君的文章吸引我的是那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阅读感受,让人猜不透文章本身到底是随意堆砌还是刻意安排的。文章本身有没有意义,想表达什么,我是猜不透,但光是能达到这种境界,光是能让我见识到「原来还可以这样子的啊」,我觉得就值了。世上有些东西是没办法理性地解读的,Q君能踏入这个领域,我觉得已经是一种成功了。至于这种写作风格算个啥,这让我让我想到了《芬尼根守灵夜》,文学史上公认的操蛋巨著,萧乾甚至对坟墓里的乔伊斯都没有笔下留情,直接写道“这里躺着世界文学界一大叛徒”,更有乔学家花了数十年解读《芬尼根守灵夜》,最后得出结论:这是一堆垃圾。我想Q君如果坚持写下去,说不定也能达到这个效果。写作就是要将所思所虑所感所得表达出来,不管是通过什么形式,不管别人能否接受,就算会招致一片骂声,也不代表你是个失败的作者;如果让这些东西烂在肚子里,带着一起进坟墓,那才是身为写作人的悲哀。作家要负责的是文章本身,读者那是另一回事,因为我们不可能写个文章还要走访每一个读者逐个听取意见,而且就算真这么做了,受益的也永远只是「下一篇文章」,但实际上从长远考虑,终有一天我们是将会没有下一篇文章的。至于楼上小归同学之前对Q君的评价,我想那也是经过一定的思考最后得出的结论,这个心理过程本身就是读者对自己有了交代,仅就这点来看,Q君写作的这个行为就不是毫无意义的。
当然,这里我完全没有提及Q君的作品本身,因为我觉得相比我主观的阅读感受,客观的文章内容已经不再重要。毕竟Q君的作品本来就是异类,那么我用异类的方法去品读,又何尝不可呢?反正看到这种奇葩文,我就是这种心态:

Q君你又淘气了

评分

参与人数 1轻币 +1 收起 理由
chenyuan88 + 1 红字部分说出了我的心声233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2-5-24 09:27 | 显示全部楼层
在下看不明白,如果说是尸变类题材,还能勉强接受。
远远超过幻想的幻想。
发表于 2012-5-27 12:13 | 显示全部楼层
在下作为读者的诚实意见:
直观感受是莫名其妙。读起来似乎文字的每一个桥段都有其想要传达的内涵,也能够模模糊糊地接收到一点,但连起来就什么也不是了。更倾向于一种凌乱意识地拼凑,无论作者本意如何,作为读者在下个人都不喜欢读这样的文字。
整体看来比较能留下印象的当是后面的决斗,不去看前半部分,这一部分的文字表现得很有戏剧性,很夸张也很荒诞,像是把许多意识情感浓缩在一个动作里一样。回过头去和前半部分一比较就觉得前面真心是意义不明,反而有种日式无意义吐槽的感觉。假如前后关联性强一些的话应该更能让人接受。
以上。
PS。“我若杀了他,他以后就不能再出现在我的面前了。他若杀了我,那将是一个世界的悲剧。”不知为何,在下对这句话很有感觉呢~
PS2.有自知之明地不参加上面讨论了,不过很赞同Z大的那句“作者方面应该尽量友好”——虽然不知道是不是在下理解的那个意思。传达能够被接收的信息,就好像推理小说里必须设置能够解得开的谜题一样,应该是作者友好的第一步。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Archiver|轻之国度

JS of wanmeiff.com and vcpic.com Please keep this copyright information, respect of, thank you!JS of wanmeiff.com and vcpic.com Please keep this copyright information, respect of, thank you!

  

GMT+8, 2024-6-6 04:57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