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繁体中文

轻之国度

 找回密码
 注册(右键在新窗口打开)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837|回复: 6
收起左侧

必死者的抗争(摩理,石达开和鲁迅)(长文慎入)囧死你,润色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4-11 12: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desary 于 2009-4-19 15:10 编辑

     每每想到虫歌BUG里的摩理,总会想到鲁迅和石达开,感觉他们都有着一个共同点:反抗命运,为此宁愿牺牲自己。

     鲁迅:这位属于世界十大文豪之一的反抗斗士,用自己的笔,自己的一生,去反抗一切的压迫。对于这个吃人的世界,他发出了悲愤的诅咒。鲁迅遗嘱的最后一句话就是:让他们怨恨去,我也一个都不宽恕。
     在《狂人日记》中,狂人诅咒了两千年吃人的历史,让人在血淋淋的吃与被吃中,体味死亡的悲愤。在<孔乙己>中,死亡浸透了冷漠,竟象擦去字迹一样的轻率。在《药》中,苟活者虽饮了死亡者的血,等待他的仍是孤坟的阴冷。在《阿Q正传》中,死亡的恐怖被描绘成狼眼的回旋,永远不远不近的纠缠---当然,人们可以争辩,强调作品的社会批判;但如果没有对死亡的真切痛感,是不可能如此生动的描述死亡,更无须奢谈批判的力度.在接下去的作品中,鲁迅对死亡的关注明显的深入,走向本体维度。《祝福》率先揭开对死亡的超越性扣问,但一条明显的延伸之路,却被无辜生命死亡的痛楚所堵塞。在《酒楼上》,往昔的死亡和死亡的虚空,化作萦萦绕绕的哀怨和愁思,排解空虚的只有酒和强言的飘逸。在《孤独者》中,死变成了一种宿命,一种对宿命的醒悟:主人翁可以向前,向后,向左,向右,但无论如何是摆脱不了死亡的阴影。于是,象逼急了的狼,它看不透这无形的圈套,只能发出长嚎,撕咬自身。作者对这死亡只能抱以惨笑,正如主人翁钉进棺木的冷嘲一样,让人寒栗。在《伤逝》中,作者或者是难以承受,有意的将直接的死亡隐匿,但却借助于长街上的葬仪,借助于纸人纸马,借助于唱歌般的哭声,将死亡的凄楚展现出来;无论爱或恨,人生长路的尽头,也不过是连墓碑也没有坟墓。至此,我们似乎领略了鲁迅对死亡的沉郁思考:无论是小民的懵懂自得,读书人的清高,觉醒者的反抗,还是爱的追索和神的扣求,这一切都不能充盈生命的必然结局:死亡或坟。那么,人为什么活,凭什么与阴冷的死亡相对峙呢?鲁迅似乎无以对答。。。然而,同样短暂的沉默,一卷〈野草〉竟把这一追问推向白热化。在〈野草题辞〉中,他以大欢喜来面对往昔的死亡,甚至欢歌速朽的到来---这看似突兀,但却是一个必然的结果:鲁迅的叙事多采用类似复调的形式,无论是在〈祝福〉、〈在酒楼上〉、〈孤独者〉等作品中,都会有一个思考者与主人翁相对,他意味着作者质疑和不间断的探索;考虑到这些,〈野草〉的出现和它诗性的表达就顺理成章了。作者曾说过,〈野草〉包括了他的全部哲学;显然,它的意蕴沉厚而复杂,我们只能选取其相关的部分。在〈死后〉中,鲁迅也直接书写了死亡,但与海明威的沉郁相反,却呈现出一种怪异的嘲讽;实际上这是一个高傲的持守:拒绝关于死后的一切思考,把焦点只限于人生有限。在〈过客〉中,鲁迅塑造了一个黑衣跋涉者的形象,没人知道他是谁,没有人知道他走了多久,多远,但当他知道前面只有坟的时候,仍义无返顾地走向暮色。。。坦率的说,过客太近似于桑地亚哥了,他的象征意味,他的孤独和执着,那沉沉暮色,使人很难不想起桑地亚哥置身的茫茫大海;同时,放开眼量,这一形象又具有更高形而上意蕴:人生,一个永恒的过客。这也是一个鲜明的转变,过客已不带有先前的困惑,他的走,是主动的意识行动;过程变成了目的。执拗的活生生的行动,向死的行动,荡尽了死亡的冰冷。在〈死火〉里,这一意念被推向了极致:死火不得不对苟且的生与骤然的死作出抉择;它选择了燃尽生命的一跃,带着它全部的激情,完成了饱满的决死一跃.正如舍斯托夫所说,只有面对最大的恐惧,灵魂才决定全力以赴,否则它永远也摆脱不了平庸;死亡的痛苦和难看迫使我们忘掉一切,走向从前满是幽灵的领域去。人,可以死,但他更要承受他的使命,坚守自己的意志。象海明威一样,作者也让他的人物,带着傲笑向死亡冲刺---真的,似乎无须再说,经过艰难地求索,鲁迅终可狂歌速朽:《野草》以其悲壮而无畏的调子,宣示了生命对死亡的最终判决。
      1936年10月19日,鲁迅先生因肺结核病逝于上海,上海民众上万名自发举行公祭、送葬,葬于虹桥万国公墓。在他的灵柩上覆盖着一面旗帜,上面写着“民族魂”三个字。 从此,中国损失了一名文学泰斗.
      在我看来,现代社会是容不下鲁迅的。。。即使他还活者,也只有河蟹可供选择。但我相信他若活着,也一定还会在螃蟹堆中反抗,反抗这吃人的螃蟹(PS:难道他不爱吃螃蟹?).因为正是在这反抗中,他才能保证自己的精神自由。可惜,现代社会缺少鲁迅这样的大师.   

      石达开:这位太平天国的翼王,他的名字就是反抗的名词。反抗着腐朽的政府,反抗着社会的不公,反抗着历史的洪流。
     凌迟----这是他的死法:在割去受刑者的肉以后,还要撒上几把盐,用烙铁再细细烫一遍创口,防止因失血过快而死亡。而他,没有一声呼喊。历史记载,“何遂不能忍此须臾?当念我辈得彼,亦已如此,可耳。”这是石达开生前的最后一句话。
      抵御疼痛需要极大的体力,现代心理学告诉我们,一个人只要怀着一线生机,那么,无论是多么大的疼痛,在“阀门原理”的瓶颈制约下,疼痛如突然收缩的河流,只有少量河水可以快速通过。在生机的牵引下,感觉阈急剧下降,起到了极大的“麻痹”作用。问题在于,凌迟之下的石达开绝无生机之念,只能求速死。速死而不能,脱去皮囊之累而不得,就像山陵的坡度跟血一样在慢慢降低。身体回归土地的过程中,横亘着无垠的锋利山丘。那么,怀着最大的绝望,去接受绝望安排的所有议程,就成为唯一合理的解释了。
     我想,石达开之所以感动后世,一是他的睿智、豪爽、悲情所形成的人格魅力;二是恰在于,是他承受了生命中不堪承受之痛。他用上百块挂在铁钩上的肉,突破了一种大限。所以他无须再讲一个字。因为,对一具被制度的刀具细心洞穿的身体来讲,再多讲一个字就是丧尽天良。
     如果说,钉十字架就象征自我否定和甘愿受苦,那么,绑缚在十字木桩上的石达开,没有自我否定,只有血肉淋漓的奉献。交出自己,是为了六千多名兄弟免于死亡,那是一种怎样的感情啊?这种感觉真正落到了他身上。当他也许能够明白,在自己最为痛苦的时刻,恰恰是爱如渊海的时候。身体里的深渊,既是痛的渊薮,也是爱的大本营。这种爱一旦放大——不是一种形而上的假想出来的痛,而具体为一种真实的生理疼痛。
     身体不是迷宫。身体也不是仙境。鲜血汩汩,在忍耐疼痛的自控力之下喷薄而出。痛激发了一种生存的本能,那是对生命的本能屈服。锯子锯的是骨头,而不是灵魂。另一种穿透了灵魂的痛,却在历史的长河里,屈身为桥。无论是怎样的圆凿方榫,石达开已经实现了一种荣耀:他彻底交出自己,吃完了自己的身体所匿藏的痛。他没有被疼痛毁灭,疼痛使他拔升,在浑身凉意中,明白自己33年的人间历程,在阳光突然穿越头皮的最后时分,已经成了!
     
凌迟一直进行入夜方结束。每一个有良知的人都应该铭记这一天:太平天国癸开十三年五月十四日.
     石达开,与其说是被一个暴虐的制度置于了凶地,不如说,他成为了两把交锋的利器之间,在历史的正中,用自己的骨头,啃下了一块碎片……他的反抗,代表了农民阶级的坚韧意志和不屈灵魂.

     虫之歌BUG里的摩理:
无法对抗命运的洪流,无法抗拒死亡。即使她见到了不死,即使知道关于虫的秘密。她依然要面对死亡,无论是失去了存在意义,只能以不是自己的身份活者,还是留下记忆在他人心中后死去(记忆不具有存在证明,参见存在与时间)。当所有的一切压在这个只有13岁的少女身上时,她的反抗,只能在命运的嘲讽中化为灰烬.因为人类既会毁灭于对过去的彻底遗忘,也会死于对未来的无限渴望.但是,即使在这样一种情况下,这个年幼的孩子,依然顽强的和命运抗争.我们不得不相信命运,但我们可以反抗命运,哪怕那是个必然毁灭的结局.所以,这个一生遭受痛苦的女孩,依然不忘自己的梦想,依然与这世界的唯一真理进行抗争,她试图改变的,不是仅自己的命运.更是那些和她类似的人们的命运.为此她延续了自己的最后一分钟.为的是使世界回归原来的世界!从一开始,这所有的一切,都是摩理为了这个对她而言应该是痛苦的世界而做出的牺牲----所有这一切都是为了创造没有不死的世界,一个真正意义上充满希望的世界!
     于是有了梦的延续.月光蝶,就是这个女孩跨越了时间和空间的愿望的结晶.当她英勇地努力追求希望,当她试图跨过生死的界限,从而使自己的意志得以传承时,她必经受那隐藏在万物本质中的原始矛盾----跨越生死的界限。所以,摩理越轨了。她用超越时间与空间的存在方式,去承受不堪承受的痛苦和孤独,并跨越了生死的大限。
     即使可以暂时跨过生死的界限,摩理也必然会被命运所击跨,但在这之前,在这正常的世界和有虫的世界转换之时刻,她用自己的生命,推迟了世界的变异.这就是摩理自己所选择的未来,一个仅13岁的病弱少女对这个绝望的世界的唯一反抗.
     在沙滩上的最后一战前夕,这个少女离开了虫之歌的世界.(泪......)

     无论是鲁迅,石达开,还是摩理,尽管千差万别,但在根本上是近似的:他们都拒绝了任何来自外部拯救的可能,在对生命有限性认识中,坚持对命运做出反抗,勇敢地承担苦难,以不屈的生命意志,对抗死亡的虚无.正如海德格尔说的那样,人,是必死者,畏死,是存在的基本情绪;只有使存在去蔽,澄明,人才能走向本真。换句话说,人,每一个人,都面临着必死的命运,但人常用遗忘与异化遮蔽真相,限于沉沦;必须正视死亡,唯有把死亡的现实性,它的不可避免性融进一切思想和行动中,在此基础上构建的人生,才是真正的人生,也是值得活过的人生---石达开这样做了,鲁迅这样做了,摩理也这样做了。不管你愿不愿意,他们都向你敞开了人生的真实,并作为一个必死者,对死亡和空虚进行了不懈的抗争;正是这抗争赋予了人生以超越死亡的意义。这种勇气,这份真诚,无疑是值得人们长久敬重的。
PS:我实在没才。。。只好套用别人写的东东(参考新浪+人文),不过关于摩理的是我自己以前写的文。

润色半天发现和之前差不多...1L,2L,我就这水平了...

评分

参与人数 2轻币 +15 +15 收起 理由
芦荟 + 5 + 5 请注意空行
桜雾羽 + 10 + 10 字好小...看得好辛苦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09-4-11 12:37 | 显示全部楼层
.......................................................................................................................
前面太长,真正需要的后半才一小段,估计要为你默哀。套用太生硬,论文不合格,拿回去润色修改过再拿来看,明明显是抄的了................痕迹要动动脑筋抹消得不要那么明显啊
发表于 2009-4-11 14:13 | 显示全部楼层
desary發在虫區囧死別人,套用太直接,太冗長了
发表于 2009-4-11 14:20 | 显示全部楼层
太沉重了 应该发到天涯去的啊
发表于 2009-4-11 20:53 | 显示全部楼层
全看完了,我是冲着鲁迅来的,真想不到语文课本可以使我喜欢一位作家
发表于 2009-4-11 22:10 | 显示全部楼层
轻小说都能弄得那么沉重,服了你了
另外字体小了点,看着吃力
发表于 2009-4-12 00:23 | 显示全部楼层
从小就看到鲁迅的我都已经麻木了
拓展得也太宽了点吧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Archiver|轻之国度

JS of wanmeiff.com and vcpic.com Please keep this copyright information, respect of, thank you!JS of wanmeiff.com and vcpic.com Please keep this copyright information, respect of, thank you!

  

GMT+8, 2024-5-25 21:28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