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繁体中文

轻之国度

 找回密码
 注册(右键在新窗口打开)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843|回复: 14
收起左侧

[研究讨论] 细节造就真实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3-4 18: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火沙写作交流·第一期

[1-1]文笔·细节造就真实感 by 凤凰 [email protected]

(注:本文可自由转载,惟须在转载时注明作者及奇幻世界网www.qihuan.net



每一部作品中都有一个世界。而我们要尽力把它描述得更真实。

写酒馆里一场打架事件,写富家公子在餐桌上的行为,写乡间小路上的风景,这些都要写得真实
可信。小说必须要把这份真实表现出来,否则,即使是现代小说都难以令人溶入,更何况幻想小
说。

做得不够,小说就会“飘”。读者多数说不清是怎么回事,他们只会感到,小说比较“模糊”。
那是因为,在读者脑中并没有形成清晰的画面。他们对这个世界、对这些事件的印象还不清楚。

这就是作者的责任了。好的作者,能够把读者带进作品中的世界里,令他们如同身临其境。

他们看见街道上的癞皮狗,看见树冠上的鸟巢,看见卖饰品小贩的破袖子;他们听见铁匠铺的叮
当声,听见孩子们追打时的尖笑,听见屋檐边盘旋的风声。

他们闻到垃圾堆的湿臭,摸到祭坛粗糙的石面;他们在火山口汗流雨下,隔着靴底也感到脚下发
热;他们在地震的纷乱中奔跑,不停被人撞来撞去,头晕目眩,崩落的木板石砖就掉在脚边,溅
起的灰土弄脏了牛皮短靴,耳边是几百个声音惊叫不停。

这个时候,读者就会感到这个世界活了过来。他们在世界中行走,在作品里旅行,每个画面都清
清楚楚展示在眼前。当他们向别人转述的时候,不仅能复述这些场景,甚至还能添油加醋补充一
些。那是因为,这些场景真的曾经出现在他们眼前,就好像他们亲自走过一样。

对我来说,这方面的第一课,是白居易的《琵琶行》。每次当我回忆起来,总感觉眼前是一幅幅
画面,一个个镜头。《琵琶行》能够流传至今,抛开思想性之类的不谈,它的那份真实感颇足称
道。

或者有人说,那本来就是真实的事情啊。没错,但问题不在于事件是否真实,而在于讲述得是否
真实。讲得好,假的也能变成真的。画家凭着想像画一个山谷,那山谷真的存在吗?同样,作家
写一个城镇,那城镇真的存在吗?

只要表达得法,观众就会相信。一句老话,情节可以虚构,细节一定要真实。

* * * * * *

说到《琵琶行》,那就先以它为例。其实,讨论《琵琶行》不仅涉及到真实的细节,还有用词气
氛、视角切换,以及场景与人物的互动。单归在这一篇里不太合适……不管了,咱们继续聊吧。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场景时间、地点、事件,带气氛的景物描写)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动作,事件)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心理,景物,而且这两方面的气氛相互加强)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声音,与人物互动,并且作为情节转折点)

夜里到江边去送客,正是秋天,花凋叶落,满目凄凉。临别喝点儿酒,又没音乐。就这样闷闷
地,也没什么话说。该走啦,心情越来越差。再看江水茫茫,月色寂寥,不知不觉,凄凉感更深
了。忽然听见有人弹琵琶,弹得真好啊!大家都傻傻地听着,脚也不动了,眼睛也不转了,酒杯
端在半空停着……

这八句中,有景物,有心情,有声音,有动作,并且被同样的气氛贯穿。说到细节,里面有枫
叶、荻花,有马,有船,有举杯相敬的动作,有江月茫茫的景物,又有声音,以及人们对声音的
反应。短短五十六个字,如果拍成电影,至少有六七个镜头,两三分钟的长度。

为什么非要提电影镜头呢?因为镜头是视觉表述,画面里会出现许多细节----反过来说,如果写
出足够的细节,小说读起来就会像电影一样真实。

再如:
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
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使秋娘妒。
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
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

前面六句都是在讲述事情,这样的句子多了就会令人厌倦。然而后两句的真实细节描写,一下子
把前面的事情“落实”了,让人真切地看到琵琶女的生活状态。白老先生确是厉害,“钿头银篦
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只是十四个字,却准确写出了喧闹、狂欢、高歌、打闹的镜头,而其
中同样有真实的细节:钿、银篦,随着音乐打拍子,喝酒玩闹,血色裙子,上面还溅了酒汁。

这些细节,是作品真实感的来源。前六句只是让读者“知道”,后两句就真正让读者“看见”
了。

按照这个套路,我们来试写一段。

“里昂·奇拉赛德十三岁就成为骑士,在小骑士们之中,他的武艺最为精湛。
他甚至打败过比他高三阶的骑士。他相貌英俊,举止有礼,风度令皇冠骑士也颇为赞佩。
许多少女都悄悄倾慕着他,一些贵妇则经常请他去府上饮宴。
她们借着擦汗,抚摸他略嫌细嫩的面颊;她们和他同乘一匹马,大声尖叫,故意向后靠在他怀
中,长裙飘飞,卷住他闪亮的银质胫甲。而他则微笑着承受这一切,心中并无邪念。”

很容易感到,如果没有最后一段细节,那么真实感就弱多了。和《琵琶行》上面那段一个道理,
单纯讲述事情,容易令人厌倦,因为“精湛、英俊、有礼、风度、赞佩、倾慕”之类的词,其实
都是虚的,我把它叫做泛义词。尽管造成了正面印象,却不能够打进人心里。那正是因为缺少细
节。

描写,不论是正面还是负面,都需要细节的支持,否则就显得虚浮,没有根基。

说到这儿,有人记得骑士的八种美德吗?我自己是先后背了三遍,先后忘了三遍。唉,再去
Google一下吧(对了,为什么我要说“去google”而不说“去搜索”呢?因为搜索是泛义词,
google是细节描写。使用细节描写,大家会更有真实感。啊,当然,我也真的是在搜索……)

嗯,是“谦卑、荣誉、牺牲、英勇、怜悯、精神、诚实、公正”啊。难怪我会记不住。这八个词
全是泛义词,无法让人产生真实感。

当我们写一位骑士时,必须把这八种美德(或者取二三项为重点)详细展示。要做到这一点,除
了“情节+细节”之外别无他法。人物的性格与原则,只有在事件中才能展示,事件则包含了一连
串情节和场景;而情节和场景要想写得真实,只有借助准确的、足够的细节描写。

比如,说里昂“非常英勇,爱护同伴”,读者一眼就扫过去了。要是说“里昂从来都冲在队伍最
前方。如果有人被困在敌军中,里昂从不犹豫,就算拼了命也要把同伴救回来”,这样的话,读
者就会产生比较真实的印象。当然,这几句仍然不够。在作品需要的时候,这几句就可以展开成
几百字甚至几千字,加以详细描写。

下面试写一下。


=======================

帕拉丁的军队开始冲锋,呼声震天动地。一千五百名铁甲骑士冲出阵营,就像从袋子里滚出许多
豆子,在嘶鸣的箭雨中飞奔。

里昂·奇拉赛德冲在最前方。他的镀银胸甲映着阳光,如同一道流光飞驰而过。巴尔的弓箭队刚
刚换上第三列,里昂就已经冲到阵前。白马和他一样瞪圆了眼睛,只顾全力冲锋,马尾几乎飘成
了横线。

里昂紧握骑枪,直奔巴尔的主旗,在他身后留下一条洒满血迹的通路,每隔几尺就有一两个躺倒
的士兵,捂着胸口或是小腹,大声哀嚎,在地上翻滚喘息,立即又被后来的骑兵们践踏而过,头
颅崩裂,白色的脑浆混着鲜血渗进泥土,立刻变成一片片肮脏的泥浆。

巴尔的阵形迅速混乱,士兵们纷纷在英勇的帕拉丁骑兵面前退却。尤其是里昂。听到他的如雷的
巨吼,以及骑枪掠刺的风声,士兵们在几十尺外就开始闪避。即使这样,仍然有几十个跑得慢的
士兵死在他的骑枪和马蹄下。到后来,里昂只凭吼声,就在巴尔军队中开出一条路来。

“他简直不要命了。”帕拉丁说。

“不然怎么能称得上第一勇士呢?”雷斯林由衷地说,“只要一上战场,他就变了个人,就像一
头嗜血怪兽。”

他转头望去,巴尔的阵形被撕开一个V字形缺口。在它的尖端,那一点银光仍然在急速突进,带着
骑兵们向前直冲,就像钢刀砍开肉块。眨眼间,那点银光已经冲到巴尔的黑色号旗之下。

“史东这回可遇到对手了。”雷斯林随口说道。

玫瑰骑士在旁边点点头。“里昂确实非常英勇。”史东沉稳地说,并没有显出丝毫不服或是不
满。

“不知道你们俩谁更强呢?”奇蒂拉轻笑道。

“我亲爱的姐姐,”雷斯林嘲讽地说,“恐怕你此刻想的不是战场,而是寝室吧?”

“英勇的人在任何地方都一样。”奇蒂拉满不在乎地说。

==========================


我写得可能不太成功。但我在注意细节,由此尽力营造真实感。重复前面的话,只有准确、足够
的细节,才能让读者“看见”,而不是仅仅“知道”而已。小说的感染力,很大程度上是源于真
实感。

要产生真实感,第一关键,作者本人脑中要有清晰的场景。不只是画面,还要有声音、气味、触
感等等。眼、耳、鼻、舌、身,五个方面的信息都要落实,要确实在脑中存在。至于是详写还是
简写,或是舍去某项不写,那就可以视情况而定了。但是即使不写,也要在脑中事先有个印象。

试着随便写一个场景,不必想太多。然后静坐五分钟,全力在脑中构筑这个场景,包括画面、声
音、气味、味道和触觉,然后再把它写下来。很容易发现,这样写出来的东西,和随手写的相
比,差距真的很大。如果自己没有感觉,可以拿给朋友读,把两段文字比较一下。

再举一例:

“几十个地底侏儒在岗哨间奔相走告一个卓尔精灵确实被押解进城的消息。他们都站在了望台上
俯视,崔斯特很难辨认他们脸上的表情,究竟是好奇还是愤怒。不论如何,侏儒都确实有所准备
以应付崔斯特的一举一动。他们的手上都抓着短镖或上了膛的重型十字弓。

侏儒领着崔斯特上上下下地爬着阶梯,穿过石室。他们走在特定的走道上,常常会在路上遇见守
卫。走道非常蜿蜒曲折,一会儿转弯,一会儿向下,一会儿向上,甚至常常折返,崔斯特唯有注
视着随处可见的洞顶才不至迷失方向感。黑暗精灵暗暗微笑,但不敢露出笑容。他心想,即使没
有任何地底侏儒守卫在此,入侵的军队很可能在这个石室中不停打转,找不到出路。”

如果萨尔瓦尔没有“在自己脑中走一遍”,这段描写根本不可能这样真实。顺便再拿《黑暗精
灵》来举一例。

“狄宁的蜥蜴用轻松、快速的脚步前进着。无声地踏在破碎的地板、墙壁,甚至是漫长隧道的天
花板上。地底蜥蜴藉着他们三趾黏足的帮助,可以像蜘蛛一样飞檐走壁,也因此成为众人喜爱的
坐骑。……狄宁双膝用力地夹住鞍具,指挥着蜥蜴越过穴顶,接着跳到墙壁上的另外一个落脚
处。狄宁可不想被人跟踪。”

轻快、无声的脚步,破碎的地板和墙壁,三趾粘足,双膝夹鞍,跳跃……这一连串细节,搭建出
真实的场面。读者仿佛置身于黑暗地底,和狄宁一起行动。

如果把细节忽略掉呢?

“狄宁骑着蜥蜴,在黑暗的隧道中前进,偶尔指挥蜥蜴跳到墙上走。”

差距不言自明。魔索布莱城为什么会如此真实,就好像真的存在一样?随便翻翻,《黑暗精灵》
中到处都是细节描写,许许多多小细节组成一连串鲜明清晰的图景,令读者很自然地相信,并且
投入其中。因为读者真的“看到”了。

而在写作时,萨尔瓦多本人也是“看到”过的。

再往下聊,有一个常见问题:在脑中构筑过了,场景很完善,然而写出来偏偏就不够真实,感染
力不足,那是为什么呢?

通常有两个原因:其一,自己感觉完善了,其实并未完善。这就需要从眼、耳、鼻、舌、身五方
面重新体验,重新构筑一遍,直到这个场景真正活了过来,在脑子里动,而自己就身在其中。其
二,脑中构筑的细节还只是原料,而小说是不可能事无巨细全都写出来的,况且写的时候还要讲
究一些方法。就像炒菜,有了足够的原料只是基础,还需要厨艺才行。

那么,下一次交流中,让我们来讨论细节描写的手法。

最后请允许我引用一段文章来结尾,就是井上三尺《西风往世录·番外篇·黑暗中的武者》第二
节的开头。

“她在这一片十分熟悉的沼泽边缘游走,速度快得惊人。每当接近到某个洞穴时,就能听到红 眼
蝙蝠凄厉的叫声。她虽然喜欢并宠溺着这些长翅膀的老鼠,不过也没因此而停下来召唤魔宠,让
蝙蝠白天离开巢穴是不明智的做法。她的脚步走在泥泞的荒地上几乎寂静无声,连一只鸟都不会
惊动。女人避开了矮灌木林,她知道那丛翠绿中间荆棘环绕,每个试图穿越它们的人都会被难 堪
的挂在那里等着叫藤刺扎得满身是血。

  女人要找的不是这些,她很清楚她的猎物在哪里。从东方过来的商旅想要去大海峡就只能先
经过新月镇,而想要绕过“僵尸坟场”的大沼泽就只有这一条路。它太偏僻了,所以落单的可怜
人会在戍日失去踪影也情有可缘。他们通常会在某棵挂着绞索的树上被发现,口袋里一文不名,
再不然就是被夜里游荡的僵尸拖回去果腹。她很清楚,在白昼要面对的只不过是杀人越货的强
盗,他们中有些是流民,有部分则是从“正南方”被凶残的豺狼人驱赶的蛮族。她要跟踪他们的
足迹真是太简单了,仿佛是在白纸上寻找一道拙劣的墨渍般轻松。”




[归纳]
1、作品的真实感,需要足够的细节描写来支撑。
2、因此,落笔之前,要在脑中构筑足够的场景细节。
3、构筑的时候,要有颜色、气味、声音、触觉等等,从眼耳鼻舌身五方面去体验它。

评分

参与人数 1轻币 +50 收起 理由
emem + 50 写作需要真实感,但是还是需要一定的文学上 ...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08-1-5 05:06 | 显示全部楼层
没抓到重点精髓。算是有道理,却容易误导。
真实感不是目的。要想一想,真实感的目的是什么。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08-1-5 13:51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08-1-5 20:16 | 显示全部楼层
事情都是有两面性的

学到了些

拖沓也是会有的

但是我觉得细节还是很重要

还是要自己把握
发表于 2008-1-5 21:34 | 显示全部楼层
细节过多,变成事无巨细,都用同样重量的笔墨来描写就不好了。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08-1-15 18:32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08-1-15 22:01 | 显示全部楼层
细节不会造就真实感
只有把假想世界中的世界实体化之后虚构细节才有可能造就真实感
而且这种真实感最难控制的地方就在于他必须源于现实生活但是又有脱离有飞跃
发表于 2008-1-16 10:21 | 显示全部楼层
细节不是说全篇都是细节,只是在几个点上点一下来增加真实感,没有完全真实的文字。就象你在写汉朝的时候你写到“点燃一盏朱雀灯”这就是细节,有心和有这方面知识的人就能看出,这是汉朝,而且这家人身份显赫。
发表于 2008-1-16 18:4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emem 于 2008-1-16 10:21 发表
细节不是说全篇都是细节,只是在几个点上点一下来增加真实感,没有完全真实的文字。就象你在写汉朝的时候你写到“点燃一盏朱雀灯”这就是细节,有心和有这方面知识的人就能看出,这是汉朝,而且这家人身份显赫。

知道汉朝朱雀灯的知识的人毕竟少,我认为好的作品,能够营造一种气氛,就是对朱雀灯一无所知的人,也能通过点燃一盏朱雀灯这个细节,感觉到这是汉朝的显赫人家。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08-1-16 18:49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08-1-16 19:48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细节不仅仅增加的是真实感,我觉得这跟阅读乐趣的关系也很大。
发表于 2008-1-16 21:33 | 显示全部楼层
细节造就的是充实感和代入感.
但是不要细节过度.该带过的不带过,文章就会有如天堂之路一般冗长了....(这是谁说舒伯特的某奏鸣曲的时候的话吧好像?)
至于真实不真实,呃,你觉得一个手中拿着镶嵌深红色宝石的法杖站立在狡猾巨龙面前的白袍法师真实么?
发表于 2008-1-16 22:08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看了之后感受颇深啊...貌似能从中体会到点什么了~~~
发表于 2008-2-11 16:59 | 显示全部楼层
明白了!通篇细节自然不行,但是用得恰当的细节却能够为作品增添阅读的真实感与投入感。
多谢!!!这篇文让我发现了自己的文笔缺陷!!!
发表于 2008-3-19 20:01 | 显示全部楼层
恩细节就是细节 细在该细的地方 不该西的地方就截至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Archiver|轻之国度

JS of wanmeiff.com and vcpic.com Please keep this copyright information, respect of, thank you!JS of wanmeiff.com and vcpic.com Please keep this copyright information, respect of, thank you!

  

GMT+8, 2024-5-16 16:16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